行业动态|Industry News

当前位置: 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» 新闻动态 » 行业动态

海源阁:四代藏书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 百代流芳

发布:小编 浏览:

  博鱼在山东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,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坐落在一片绿荫红花之中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。海源阁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,飞檐画角、青砖灰瓦、红漆梁柱,看上去古色古香。主楼正中挂着“海源阁”匾额,一楼正中两侧门柱上挂着创始人杨以增的对联:“食荐四时新俎豆,书藏万卷小琅嬛”。在展厅中另有一块“海源阁”匾额,跋语曰:“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,今于寝东先建此阁,以承祀事并籍藏书,取《学记》‘先河后海’语,颜曰‘海源’,盖寓追远之思,亦仿鄞范氏之以‘天一’名阁云。”海源阁由此得名。

  海源阁之名,既寄寓了创始人的治学思想,又体现了其藏书特色。《礼记·学记》云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。此之谓务本。”讲君子治学必务其本,“海源”之名,寄寓了追远之思,模仿著名藏书楼范氏天一阁做法取名为“阁”。此外,“海”指收藏如海般广博,门类众多无所不包,不为一般藏书家所重视的医药、堪舆、小说、戏曲等类书籍也尽力搜求,如明高丽本《东医宝鉴》、明本《西厢记》等,搜罗之宏富可见一斑;“源”表现在版本上崇尚宋元古刻、名家校抄,内容上注重经史子集的原典文献,珍藏的宋版“四经四史”为镇阁之宝。

  海源阁以其藏书精善广博,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。自宋至清,私家藏书以江南一带为盛,清末四大藏书楼中,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、浙江吴兴的皕宋楼、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都居于江浙,唯有海源阁崛起于北方。又因藏宋元珍本之多,与瞿氏铁琴铜剑楼并称“南瞿北杨”。杨家四代人前后相继,百余年致力于精品图书的搜集、保管与整理,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,评曰:“一人致力万人受惠,四代藏书百代流芳。”海源阁藏书在我国外交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,1972年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《楚辞集注》,就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。

  海源阁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。第一代藏主杨以增出生于书香之家,其父杨兆煜曾为即墨县(今山东青岛即墨区)教谕,生平喜爱诗词创作,博学通经,为治学而多方求书。杨以增,道光二年(1822年)进士,先后在贵州、河南、甘肃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、陕西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、江苏等地做官。受其父影响,在各地任职期间广购书籍。杨以增藏书始于贵州为官时,任河南道员时开始收藏善本,而在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任江南河道总督后达到高峰。江南河道总督官署设于清江浦,靠近太平天国与清军交战区域,容易购得因兵祸散出的江南许多私家藏书。杨以增性情豪爽,正直坦荡,交游甚广,其挚友陈官俊概括其品行曰“公、忠、正、厚”,至交林则徐赠言“学有经法,通知时务,行无瑕尤,直到古人”。诸多友朋和书商素知以增嗜好古籍,故多有寄赠或登门洽谈,海源阁所藏“四经四史”以及子集善本大都在此时获得,奠定了数十万卷的图书收藏基础。

  第二代藏主杨绍和是杨以增次子,同治四年(1865年)进士,曾任右赞善、翰林院编修、通议大夫,赡于文辞且文法精密,著有《仪晋观堂诗抄》一卷颇得好评。绍和颇慕陶渊明,爱其高洁品格,作《对菊偶成》四首,其一云:“偶从陶令问前身,微笑拈花悟夙因。寂寞疏窗无个事,一镫如对古诗人。”其二云:“萧斋兀坐即深山,风雨重阳好闭关。不是此花偏耐冷,要留傲骨在人间。”杨氏追慕陶诗,尽心尽力收藏陶集各本,现存的四种宋本陶集,海源阁就搜求到三种,绍和甚至还将其室命名为“四陶居”。绍和长期在京做官,不断在京都厂肆购入其他藏家的善本,辛酉政变后清宗室怡亲王府被查抄,怡亲王府巨量藏书散出,绍和购得其中明刊宋元人集及各子书善本百余种。杨氏藏书在绍和的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扩展。

  杨氏藏书到第三代杨保彝时转向谨慎守护为主,零星购书补充。保彝为清末举人,曾以祖荫在京服官,后自请回籍归隐,经世道之离乱,知护书之益艰,对先人收藏深自秘惜、不轻易示人。保彝无子,恐身后族人争夺产业致藏书离散,曾呈官府备案,可谓煞费苦心。海源阁在杨氏三代人不懈的努力下,奠基于杨以增,扩展于杨绍和,补充于杨保彝,辗转全国各地,艰难困苦玉汝于成,历数十年终成清末北方最大的私家藏书楼。

  第四代藏主杨敬夫原名承训,保彝无子,以族子敬夫为嗣。保彝卒时敬夫尚幼,保彝妻王少珊主持家政,逢军阀混战,少珊为保护阁书付出了巨大努力。敬夫赶上政局动荡,军阀混战,海源阁迭遭损失,敬夫为尽量保存旧藏,先将聊城部分宋元珍本移往天津,后又将部分残存书籍运往济南杨氏新居,还有一部分运往聊城西南的弘农丙舍。家国不靖文化遭殃,在战乱年代私家藏书的散失概不可免,敬夫不失时机地三次转移是明智之举,使得海源阁虽不复旧貌,但所藏的部分善本却得以留存,如今散藏在国家图书馆、山东图书馆、台北图书馆等处。

  收书不易,藏书更难,杨氏几代人对于图书的管理与保护更是费尽心思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。杨氏藏书分作聊城杨宅旧居、聊城西南弘农丙舍和肥城陶南山馆三处,一旦遇乱可减少损失且方便转移。杨氏购得善本书后均重加装潢,书外装锦函,以楠木匣盛放,若原书有前任藏书家书匣则保持不变。海源阁地基抬高,有窗以便通风除潮。阁前有专门的晒书亭,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博鱼·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,每年在清明节至立夏期间,空气干燥且阳光温和时晒书和开窗通风,因此间气候干燥阳光温和。院里有水井两口用来防火。杨氏对书籍无微不至的保护,至后人阅其藏书时,内页仍手泽如新。

  海源阁藏书管理极严,家里仆从一向不准登楼,有服役数十年不曾一瞻阁上书籍者。友朋除非契交也一概不准登阁观书,更别提外借。家主在年幼不懂书的时候禁止接触家藏善本,以防作践损毁。杨氏藏书在建筑、存放、装潢、检视、修补等多方面都极为严格,虽有保守之嫌,但确有保存之效。古代私人藏书往往旋得旋失,历三代递藏者,除铁琴铜剑楼和天一阁外,唯有海源阁一家。

  海源阁不惟收藏宏富精善,也勤于对藏书的整理研究,杨氏编有目录五种,有善本解题目录《楹书隅录》初续编九卷、简目《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》《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》《海源阁藏书目》和《海源阁书目》,大多按经史子集四部依次著录,正文中又根据版本时代及精善程度不同,分别以宋本、元本、校本、抄本四种版本依次著录。海源阁为了嘉惠士林,利用自己的珍藏佳本,刻印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成绩斐然,其功卓著。杨氏刻书不像书贾出于商业目的,而更多是以传世为己任,以治学为先,校勘精审,为保留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。